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長跑,是項孤軍奮戰的運動,像樂手一個人站在舞台上獨奏,每一次的吐納、每一次的跨步,最終將時間定格,把成績譜寫成一曲樂譜。香港長跑運動員羅映潮則要學會像樂手般「聆聽」——她自言追逐成績上略欠耐性,透過聆聽內心的初衷,才能繼續在馬拉松的道路上不斷前進。在過去一年,她跑過大大少少不同賽事,亦經歷過不同的新嘗試,包括參與人生第一次的馬拉松賽事。而這,才是她作為全職跑手的一個起點。

回到原點:找回自己節奏

「我覺得跑步是一項很講求節奏的運動。尤其是馬拉松,因為一旦節奏亂了,就會開始出錯,配速錯、步速錯,最終跑不出想要的配速。」Virginia在談及跑步時,非常強調跑步時節奏的控制。跑10K、半馬與全馬的節奏全然不同,以10K為例,10K跑步時的變化比較強烈,由起跑到終點始終保持着一個較急促的節奏;對比全馬,全馬一開始的節奏不能太快,要一直保持自己穩定的節奏,到後面30K打後再加速。但要怎樣控制節奏,Virginia始終不斷地重複着Steady(平穩)這個字:「平時我們練習的時候,都盡量避免情緒起伏太大。所以我平時的內心都是比較平靜,因為不想自己的情緒波動太大,從而影響到練習;而平時跑步都是要學會控制配速、步姿,所以我要掌握到一個平穩的感覺。」

Virginia指跑步時她喜歡聽一些較重節奏感的音樂,平日則喜歡聽一些較平和的抒情歌。不同的曲風都會帶來不同的情緒,怎樣平衡就成為了難題。「你跑得好與不好,其實都是想進步,所以不可以給過往纏繞你太多。我盡量在那一刻過後,無論是很開心、熱鬧狂歡,或者很不開心的情緒過後,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。」運動員生涯中必然有高有低,但沉澱過後,還是要回歸恆常的訓練,不能因為一次失利而過度訓練催逼自己,更不能因為有所進步而鬆懈下來。

慢下來才能跑得遠

回顧2023年,對她來說是順利的一年,但她也反省過於急進,未能跑出心目中的目標。不過,這一年她也有了很多寶貴的機會與經驗——曾經踏出香港到外國參加世界級比賽,又三次披上港隊戰袍,Virginia直言已經感到相當幸運。平衡過各種體驗跟情緒,她在挑戰過渣打馬拉松後休息了一段時間,並在新賽季力尋在速度上取得突破。而在2024年田徑錦標賽上的1500米賽事,她更打響頭炮跑出個人最佳成績的4分47秒,比三年前快了足足10秒。

運動員在比賽後留下的,往往只是一串數字,如同樂譜上的一堆音符。但到底這份五線譜聽起來是什麼樣子,Virginia則說到希望留下來的,會像一首熱血的動漫主題曲:直到世界盡頭 (經典日本籃球動畫《Slam Dunk》片尾曲),「我都想透過自己的力量影響到身邊的人、或者我的學生、我身邊的同學繼續跑下去。」許多跑步的人未必是為了追逐成績,有的希望強身健體,有的希望在忙碌之中尋找喘息的空間。在這侷促的都市裡頭,要跑下去毫不簡單,最重要是找對方向和方法—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步速和節奏,Virginia認清了自己的節奏,亦希望身邊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節奏。由半馬到全馬,Virginia必須靜下來沉澱思緒,思考前路。於是,她決定回歸練中短距離賽事,尋找跑步初衷:不爭朝夕,而是延伸跑者的意志,希望可跑到世界盡頭。

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轉折點到延伸點

Virginia和許多跑手都曾經在運動場上繞圈狂奔,為的是追逐着計時器上的分針秒針,對此她現在有不同的看法。「我更希望自己給別人的印象是我有努力過,無論我以後或者接下來會走到多遠,希望支持過我的朋友,都會覺得我曾經在長跑這段路上有努力過、有嘗試衝擊過。」Viriginia覺得無論在賽場上的成績如何,都是一個寶貴的經歷,而唯一能夠推動自己跑得更快的,反而是自身的努力及堅持。

任何人都應該能找到自己堅持的理由,所以Virginia希望自己能推動其他人,尤其是年輕跑手繼續跑:「我有過同他們相似的經歷。畢業是一個重要關卡,第一是DSE,第二是大專畢業,我都處於一個迷惘的時期。」許多在學界嶄露頭角的運動員在中學及或大專院校畢業後,都選擇放棄曾經的夢想,加入朝九晚五的社會齒輪,然而Virginia認為他們普遍很勤力練習,亦願意投放時間,只是不知道怎樣延續長跑生涯。「我希望用自己少少力量帶動他們,雖然可能做到的不是很多,也沒有很多錢去支持他們,但我相信一個團隊去努力,怎樣都好過大家分散去做。」無論是職業或業餘運動員,能令自己堅持下去的,其實只有自己,但能夠獲得同路人的鼓勵,力量總比一個人苦苦堅持大。

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多棲運動員之路

其中一項令Virginia持續走在運動員路上的答案,她認為是「多重身份」——運動員身份很多時並不局限於在做運動上;尤如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抱音樂曲風的多變,跑手恆常跑步時也許是節奏重低音的搖滾樂,日常生活時是抒情曲,在商業活動上則是另一種節拍。Virginia在過去一年中不時在不同場合中出現,「我接廣告或商業合作,當然是覺得這件事對運動生涯有幫助才會做。我們運動員拍廣告、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上,都有一個責任是推廣我們的運動,以及推廣健康生活。」不同的身份與節拍,其實都代表着運動員在不同方面的成長,也間接地幫助着整個運動界別的成長。「我覺得要對外說給人知,我們的運動在做什麼、標準是怎樣、整個運動運作或機制是怎樣的時候,都要靠我們運動員的嘴巴和大家分享。」

繼續跑

延續運動員之路的方法,只有繼續跑下去,對Virginia來說更是要多出外比賽。在國際賽事中,她得以接觸或遇到許多「奇人異士」,看着別人的分享,亦能令自己在迷途中找到出路。Virginia在國外曾有幸與國際頂尖跑手下塌同一酒店而有機會閒聊,學習對方的心態之餘,亦對國外的體育環境增長見聞。「大家做運動,都有各自掙扎的地方。了解多了,令我學會感恩多一點,還可以借鑑其他地方怎麼做,或者其他地區的運動員怎麼做,思考香港會不會試試可以做到呢。」

 【Cover Story】靜心 vs. 平衡 聆聽內心初衷 羅映潮

Text:Alex
Photo:Lucien
Design:Yvonne
原文刊於《運動版圖》2024年6月號